为了找出并消除使用者对助听器不满意的根源,专业机构调查了大量把助听器放在抽屉的使用者们,记录他们配而不戴助听器的原因。
其中,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助听器太大,不美观;
助听效果不理想,言语清晰度差;
佩戴不舒服,堵耳。
随着助听器技术的发展,助听器变得小巧且功率大,新生各种降噪技术,音质、清晰度也大幅提升,很好地解决了前两个问题。
关于第三个方面,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类“新型”的助听器——开放式助听器,和传统的耳背式助听器有些像,但不仅仅是换了个“装”。
传统耳背式助听器长这样,典型的标志就是耳钩和(较粗的)导声管。
开放式助听器长什么样呢?
开放式助听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透明中空细声管+开放耳塞,即通常所说的开放声管式助听器;另一种是细导线声管+授话器+开放耳塞,即我们所说的RIC助听器。
这两种开放式助听器,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使用“开放耳塞”,能够有效地消除堵耳效应,佩戴更舒适,无压迫感和堵塞感。
(注意:开放耳塞换成密封性强的耳塞或耳模,不是我们此处说的开放式助听器,后续文章将做讨论。)
开放声管式助听器:透明中空细声管+开放耳塞
RIC助听器:细导线声管+授话器+开放耳塞
开放式助听器如何解决堵耳效应?
先来看看传统助听器怎么老有堵耳效应这个“拦路虎”。
开放耳道时……
当不佩戴助听器,耳道处于开放状态时,声音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产生共振,将声音提高20dB-30dB。/
此外,自己说话时,主要是通过骨传导路径,即自己说话的声音直接振动脑袋(颅骨),越过外耳和中耳,直达内耳;骨传导会将自己说话声音的低频提高,耳道开放状态不易察觉这种改变。
堵耳时……
但是,戴上助听器,堵住耳道后,上面的“共振”和“自己说话声音的低频提高”都会改变,共振减弱了,低频提高明显了,于是,助听器使用者觉得声音听起来空洞、发震,尤其是在自己说话、咀嚼、吞咽时,即“自听增强”。
这种堵耳感就如正常听力者,用手指把耳朵堵上后自己说话,明显感觉自己声音变大了,震耳朵。
堵耳效应在低频听力较好的弱听人士中比较常见也好理解,本来低频就较好,戴上助听器堵上耳朵后还额外提高低频,那么这种“闷堵”“自听增强”就更明显了,难受,不舒服!
通气孔能解决吗?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有通气孔吗?打通气孔,加大通气孔,让低频声音泄出去。确实,可以通过通气孔来改善定制机或耳模的声学效果。
但是,要打多大的通气孔才能真正解决堵耳效应?定制机或助听器耳模能允许打多大的通气孔?
当通气孔内径小于1mm时,基本上不能解决使用者的堵耳效应;当通气孔内径达到3.5mm时,基本可以有效地解决佩戴者的堵耳效应。
但是......
受到体积限制,定制机里要装麦克风、放大器、授话器等零部件,助听器耳模要打出声孔,所剩的空间很难做出直径超过2mm的通气孔,更别说3.5mm了。
开放式助听器完美解决!
而开放式助听器的“开放”,从中空细声管,到开放耳塞,都极大地保持了耳道自然的开放状态,从上图中开放声管的绿色曲线即可看到,低频部分无额外增益,接近0 dB。
上一篇:助听器验配答疑
下一篇:助听器可以使用多长时间?
Copyright ©2013–2024 厦门艾声听力科技连锁有限公司 闽ICP备12006824号-3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