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听力筛查显示单耳未通过,听力诊断为单侧重度听力损失。但是这种孩子对声音是有反应的。所以,有一些家长往往会忽视这一结果,甚至选择放弃听力诊断和随访。
分析
家长之所以做出以上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相关听力知识以及听力筛查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单侧听力损失的严重性。据美国的一份研究显示:无论孩子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如何,单侧听力损失的小孩,在语言综合测验和口头表达的分数都比正常听力的孩子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这种言语表达上的缺陷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对策
对于筛查结果显示是“单侧未通过”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配合进一步的诊断,确定产生听力损失的原因,确定听力损失类型,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随访和早期干预(如接受语言方面的培训)。
案例 2
结果显示“低频好,高频不好”
案例
有些孩子听力筛查未通过,听力确诊为高频听力下降,而对低频声音有反应。这一测试结果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孩子只是对一些比较低的、粗的声音有反应,而对于一些比较尖、细的声音没有反应。遇到这一情况的家长,往往不会认为孩子的听力有问题,而是认为这种问题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消退。
分析
显然,孩子是存在听力损伤的,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说话时口齿不清楚,或不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等问题。另外,案例中提到的家长显然是缺乏对相关听力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孩子听力发展状况的细致观察。
对策
家长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早期干预措施,配戴助听器并接受语言方面的训练。
案例 3
“通过”也可能存在听力损伤
案例
临床显示:有些孩子在做听力筛查时显示“通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力水平会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甚至会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
分析
当前,大部分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的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听力筛查技术和方法,但是听力检测应该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
如听力筛查耳声发射显示“通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显示“未通过”时,不能完全排除听神经病的可能性。如果单纯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即使检查结果显示“通过”,也要警惕听神经病的存在,因为这时有可能漏诊了听神经病。
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听神经病中听性脑干反应最大输出无反应,60%-70%可记录到耳声发射,也就是说,耳声发射筛查可显示“通过”。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传性耳聋都发生在出生时,其中一部分在儿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现耳聋,所以,某些婴幼儿虽然已经通过了听力筛查,但是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如有耳聋家族史、出生时有缺氧、黄疸等等,这类婴幼儿可能会发生迟发型听力损失,只有随访才能早期发现。
对策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有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筛查仍应结合听力行为观察,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做连续的听力学和医学观察,以及交往技能发育学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
案例 4
未通过不一定表示有听力障碍
案例
临床显示:有些孩子经过初筛甚至是复筛都显示未通过。
分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有时是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一些外在因素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并不是新生儿真正有听力问题,如新生儿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检查时新生儿动得比较厉害,新生儿因为鼻堵而呼吸不畅,周围环境有噪声等,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通不过。
对策
在等待接受复筛和听力诊断期间,家长不用过于心焦,这段时间最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新生儿的感冒发热和呛奶,减少鼻堵,以减少中耳积液的机会。同时,对于有中耳积液的孩子,听力诊断时可能显示有听力损伤,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中耳积液会被吸收或者排掉,这时,孩子的听力就会好转。
所以,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更要进行专业诊断,同时做好后期的随访工作,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案例 5
确诊后家长未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案例
在临床中会发现,即便有的新生儿被确认患有听力损失,家长也不会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分析
这与家长的观念和对耳聋的认识有关。一方面,家长寄希望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听力会好起来,另一方面,家长往往不能接受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配戴助听设备这一现实,在家长的观念中,孩子配戴助听器是不被社会认同的。
所以,有一部分家长会选择孩子年龄大后再进行干预。而这时,往往就错过了最佳干预年龄。
对策
应该加强防聋治聋概念在家长中的宣传,让家长意识到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因为家长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康复效果。
上一篇:小虫飞进耳朵怎么办?
下一篇:蛀牙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Copyright ©2013–2024 厦门艾声听力科技连锁有限公司 闽ICP备12006824号-3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