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对于儿童发展听觉、言语、交流技巧以至融入社会非常重要,但不幸的是,并非每个孩子听力都健全。当孩子被确诊患有听力障碍尤其是重度耳聋时,怎么做,才是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呢?
首先,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这一事实。目前,经过早期诊断、早起配戴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听障儿童听到声音,已经有大量儿童从中受益并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被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随着听力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各阶层人士加深了对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的了解。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持有非理智的心态,如(1)长期不肯面对现实,自我安慰是孩子说话迟。这样只会延误孩子早诊断、早干预的时机,影响孩子听觉言语能力的康复效果;(2)盲目求医,贻误时机。在与听障儿童家长得接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家长在就诊初期盲目求医,例如辗转2、3年后才发现自己当初配的助听器是老年助听器!这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康复时机和效果,乃至孩子的一生。家长的心态调整的越及时,越合理,越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第二、要努力学习听力语言康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光有好的心态还不够,因为听力语言康复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研究结果和教学中的现象都表明,家长的参与度越高,孩子的康复效果越好。然而怎么参与?怎么配合呢?这就需要家长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助听器、人工耳蜗方面的知识等。此外,听觉言语的康复与语言输入密切相关,家长作为最熟悉孩子、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在帮助孩子做听觉言语康复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要取得良好的、甚至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则需要家长掌握相关的技能,如培养孩子聆听意识的技能技巧,怎么扩展孩子的词汇等等。
第三、家长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 切忌盲目攀比,要更多的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讲:“哎呀,你们家孩子刚开机一年就说得这么好了,我们家就是不爱开口,怎么办啊,愁死我了!”就没想人家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前还戴了一年的助听器,而且人家孩子和妈妈都属于特爱表达的那种类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且个体差异非常大。有的孩子需要更长的积累期,有的孩子属于内向型的,但言语理解、学习能力很好。如果盲目攀比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甚至恶化亲子关系,极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如果更多的去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给予更多的欣赏和鼓励,则会极大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取得更好的效果。
2. 不要满足于现状,努力帮助孩子走的更高更远。孩子的康复不是学前这几年,在学龄期、成人以后,都会一直需要家长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在新的时期有新的挑战,例如幼小衔接阶段,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生活,怎么帮助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转折时期做顺利过渡,怎么引导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 等等。学会听和说只是第一步,以后的路程还非常漫长,需要我们做的还非常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忽略了自己。只有自己的心理状态良好,孩子的发展才会好。一般来说,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通常有一到两位家长作为主要照顾人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关于孩子的教育,家人间通常都容易出现分歧。对于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来说,由于家长在了解信息量、期望程度、训练方法等方面不同就更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也容易让主要照顾人背上沉重的压力。为了孩子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家庭成员间一定要达成共识,合力促进孩子的听觉言语发展。 此外,家长也要注意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在为孩子的康复努力的同时,也要让自己有时间“放松”自己,通过找朋友、家人及时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以良好的状态、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积极进行康复。
Copyright ©2013–2024 厦门艾声听力科技连锁有限公司 闽ICP备12006824号-3
免责声明